首页 > 淮安文史 > 《红楼梦》中柳絮词的谶语艺术

《红楼梦》中柳絮词的谶语艺术

发布时间: 2011-04-10 09:35  关注度:3390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写柳絮,其实也在写人,隐约之间描绘出作词者各自遭遇的诗意画面,暗示着人物的未来命运。从这种谶语式的表现手法,可以看出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贯始终。

□段慧群

《红楼梦》中诗词曲赋在艺术表现上很特殊,曹雪芹喜欢在诗词中暗示人物未来命运。在第七十回中,湘云见柳花飘舞,偶成小令,宝钗、黛玉看了,都觉新鲜,请来众人趁兴填词,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拈阄决定。

湘云写的是《如梦令》:“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轻轻捉住丝绒般的白絮,望美好春光莫随柳絮一同飞去。此词以拈来柳絮借喻占得春光,实为对湘云未来的暗示。湘云后来嫁给卫若兰,新婚美满,对于她的幸福,有人会触痛伤感,有人会羡慕妒忌。此词从占春一转而为惜春、留春,情绪上是那样无可奈何,预示着她所谓的美满婚姻好景不长。

探春拈到《南柯子》,只写了半首:“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宝玉拈到《蝶恋花》,写不出来想认输,读了探春这半首,续道:“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曹雪芹安排探春只写半首,原因之一是,“探春后来远嫁不归”的意思已在前半阙四句中说完,“空挂纤纤缕”意即亲人不必徒然对她牵挂;原因之二是,“空挂”、“难羁”也可预示宝黛将来生离死别,即使宝玉填出词来,别离内容难免重复,“落去”正可喻黛玉逝去,“莺愁蝶倦晚芳时”就是说“红颜老死”,“隔年期”说得隐曲,就是说,要与柳絮再见,除非它重生,要与人再见,除非是来世。曹雪芹觉得宝玉没有另作一首的必要,这样处理,巧妙灵活,又不着痕迹。

黛玉拈到《唐多令》,写的是:“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首词写到一团团白绒随风追赶,像人那样漂泊流离,寄寓着黛玉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愁,在“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中,以柳絮之白比人因悲愁而青春老死,隐含黛玉对爱情理想行将破灭而发自内心的悲愤呼声。

宝琴拈到《西江月》,写的是:“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在这首小令中,“明月梅花一梦”暗示月夜伤感,“江南江北一般同”暗示异乡思亲,宝琴的惆怅“离人恨重”,正是她未来的命运。

宝钗拈到《临江仙》,写的是:“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红楼梦》的主题是封建大家庭的败亡,“蜂团蝶阵乱纷纷”正是变故之时,宝钗一向高洁,在欢娱之词中以“解舞”、“均匀”自诩,她的处世、她的思想性格与黛玉不同,黛玉死后,客观上必然造成“金玉良缘”的机会而使宝钗青云直上,但宝玉不能忘怀知己而倾心于她,宝钗最终不免被弃,词中“本无根”即寓此意。

写柳絮,其实也在写人,隐约之间描绘出作词者各自遭遇的诗意画面,暗示着人物的未来命运。从这种谶语式的表现手法,可以看出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贯始终。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