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旅游 > 探访淮安市河下古镇的前世今生

探访淮安市河下古镇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 2011-05-08 10:33  关注度:5318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城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

淮安114网(淮安新闻网5月8日讯:卜英宝) 5月3日下午,记者乘坐69路公交车抵达淮安市河下古镇。下车移步向前,一曲悠扬清脆的戏曲声便由远及近,这不同于外界喧哗嘈杂声分明在告诉游人,这里便是古镇了。循声而去,一座高大的牌楼伫立眼前,上书“千年古镇河下”格外耀眼,牌楼两侧清一色青砖小瓦的仿古建筑,古色古香。牌楼下,淮安古城景区(景点)的文史专家郭寿龄、章来福两位先生正驻足等候,寒暄之后便切入正题。

岁月留痕

进入古镇,是一片开阔地,由此向前是一座小桥,名曰“程公桥”。据说历史上的“程公桥”曾是城北之人进入楚州的唯一通道,现在的位置有点不对,但体貌总体相像。站在桥上,东西远望,河水平静且清澈,倒有一番“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而水面的开阔敞亮又不似江南,却多了一份楚汉的雄壮。桥之南岸,是一些古店面,前方不过二十米,便进入了贯穿古镇南北的交通主干——花巷、湖嘴大街。该路段长约1500米,主要以花岗岩麻石铺就。这些长则数米短则三五十公分的大石是古镇最坚实的记忆,其历经百年冲刷,凹凸之处倒也诉说着古镇的坎坷不平。但令人称奇的是,淮安地处平原,何来如此多的大石。文史专家章来福告诉记者,淮安曾是南北盐业集散地,兴盛期间汇聚一大批富商巨贾,这些大盐商南下运盐,返程便用江南之石压船运至河下,无心插柳却筑就了千年古镇的道路基干。

与街相对应的是巷。现今古镇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巷道,比如,打铜巷、钉铁巷、摇绳巷、乾鱼巷等等,这些巷子类似于现今的专业市场,大多是古人专门围绕运河船运而展开的专业的生产制造基地,如摇绳巷是专为船用缆绳而设的制造基地。而据《河下志》载,当年河下曾有108条街巷。

石板街与巷道网络而成的是古民居,现住有5000多人。这些古民居沿花巷、湖嘴大街一字排开,倒也清奇壮观。民居风格主要体现了徽派建筑风格,其上下的砖雕、木雕和石雕便是很好的见证。这也说明河下古镇曾活跃着大量的徽商。而其实,河下古镇不仅有为数众多的徽商,还有大量的晋商来此营生,只不过与徽商的开放相比,晋商稍显收敛,他们更愿意把挣来的钱带回山西老家。

章来福告诉记者,河下古镇是众多地方文化的融合之所,以古民居为例,古镇内民居的立面更多的是青砖小瓦,这不同于徽派建筑的粉墙图面,而是吸收了江浙民居的风格。另外,古民居的木质结构也堪称一绝,在保存完好的一些古民居中还能看到“一木顶千斤”的奇观。章来福说,古人以杉木为门柱,历时几百年不朽不倒,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古民居兼收并蓄,名人居所更加讲究。在花巷的一侧,有一处四开间的大宅子,山墙一侧还能明显看到不少铁钜,墙头小瓦比普通古民居还多出了装饰用的“眉头”,由此可见这里曾居住的不是普通人家,的确,这座大宅便是晚清船政大臣裴荫森的居所。而类似这样的名人故居,在古镇内还有不少,目前保存或修建完毕的还有吴鞠通中医馆、吴承恩故居、秦举人故居、梁红玉祠堂等等。下一步,还将修建沈坤状元楼、三官殿等。

移步换景,视觉切入吴鞠通中医馆。吴鞠通,自不必赘言,他是温病学的巨匠,与张仲景齐名。而现今的吴鞠通中医馆倒是值得一说,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那就是园中花草却有一番讲究,有南天竹、芍药、萱草、薛荔、杜仲、菊花、牡丹等各色花草。是花亦是草,似乎尚有几分区别,但稍加研究,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药材,可见今人在尊重古人的基础上,确实动了一番脑筋。

与古建筑相比,“吃”是河下古镇的又一大特色。花巷入口处不远,便是久负盛名的岳家茶馓的所在。相传岳家茶馓是岳飞后人创立,目前已延续至第九代传人,可见岳家茶馓的生命力和独特之处,而说到独特,就不得不提岳家茶馓与慈禧太后的一段渊源。相传,慈禧太后曾患乳瘤,无良方可治,御医淮安人韩达哉开一偏方,“淮安麻油茶馓四支,荔枝核二枚研末,黄酒二两,共浸煎,大被蒙头。”慈禧连服三贴后,乳瘤竞不翼而飞,慈禧大悦。从此,淮安茶馓在京城博得美名,并成了清室贡品。多少年来,江淮之间,谁家生孩子,亲友都购买茶馓以礼相送,民间至今流传一句“坐月子不吃馓子——亏了” 的歇后语。

距岳家茶馓不远处,“文楼”的两颗镏金大字彰显出曾经的辉煌。走进院落,有两个立柱,东面的柱子上写有“小大姐 上河下 坐北朝南吃东西”的上联,西面的立柱上至今尚空缺一副下联。原来这其中还有一段佳话。章来福告诉记者,据传,乾隆帝南巡途经河下,闻小楼“赌食”文化颇为独特,遂引大学士纪晓岚亲临小楼。不料,君臣二人却被一位小姑娘随口说出的上联给难倒了。小姑娘的上联便是现今立柱上留下的“小大姐 上河下 坐北朝南吃东西”。乾隆帝和大学士纪晓岚皆百思不得,只得败下阵来,愿赌服输,买单请客。后赐小楼名为“文楼”,文楼自此名声大噪,文人墨客争相往顾,而小姑娘所出上联,数百年来竟无人以对。相比于美妙的传说,文楼独创的蟹黄汤包更是淮扬菜的一道经典,引来远近食客无数。据介绍,现在的文楼生意依旧很红火,排队预订也是常见的事。

而除了岳家茶馓、文楼汤包,古镇内的美食还有不少,如钦工肉圆、大头菜等淮安名小吃以及政府着力打造并已成型的现代美食一条街。

民间工艺也是古镇的一大特色。如创立于道光年间的李记纸扎,店主李国祥是第11代传人,其创作的《断桥会》入选了江苏省首届民间美术博览会。另外,古镇内还有很多古装店面,游人可以试穿行走于古镇内尽享古人别一样的生活情趣。而西游记大舞台和吴承恩故居则是完美体现了《西游记》的过往和现实乐趣。

而在不知不觉中,也是古镇的尽头——古运河。古运河见证了河下的千年历史沧桑,随着烟波浩渺叠浪而去,或许她可以带走曾经浮华的繁荣,带不走的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

1500米,徒步行走或许只需十多分钟,可记者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却仍意犹未尽,这或许也正诠释了2500年的古镇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玩转古镇穿越

1500米,这是空间的距离;2500年,这是时间的跨度。如果将两者看成两条直线,本没有任何的相关性,但在历史巧妙的安排下,却形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交集,这个交集的交点便是千年古镇——河下。

这个巧夺天工而设的交点,注定成为历史话题的焦点。在沉寂许久之后,2011年4月8日,历经拆迁、修复、重建的河下古镇正式宣布对外开放,便立即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那么,河下还是当初的那个河下吗?现今的古镇又有哪些值得玩味的去处?“五一”小长假期间,记者在淮安古城景区(景点)文史专家的陪同下,再游河下古镇,一览古人的匠心独具和今人的不凡之举。

新闻链接:古镇简介(来自百度百科)

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城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明清时,河下是淮北盐集散地,淮北盐运分司曾设在这里,并有很多盐商在这里业盐。同时,由于清江督造船厂设于清江浦,河下还是漕船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

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河下古镇鼎盛时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运河经济时代的中国,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成为都市繁华的典范,并称“淮扬苏杭”。作为南船北马的交通中枢,淮安鼎盛一时。清末,由于淮北盐的集散中心移至王家营的西坝,漕粮由河运改为海运等原因,河下逐渐败落。古镇现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京杭大运河文物遗存。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