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周恩来的仪表美及其文化内涵

周恩来的仪表美及其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 2018-12-11 19:32  关注度:3343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周恩来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德超越了国界,一方面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也成为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

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人”?西汉以辞赋见称的杨雄说:“取四重,去四轻,则可谓之人。”“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意思是说,言语庄重者,有效法之处;行为庄重者,有德行;容貌庄重者,有威信;爱好庄重者,给人以美好的印象。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解释说:合乎规范的仪表,首先要端正容貌,保持威仪。容貌是一个人的仪表,仪表端正,反映他的性情有涵养;性情有涵养,说明他有仁义之心;有仁义之心者,必有道德修养;有道德修养者,是理想圣贤的形象。有涵养的人很重视言语;重视言语的人,很自重;自重的人,有道理;有道理者,其言论可以教人。

人的仪表是以内在的品德为根本的,也是修养和文化的标志。有诚敬之心,才能有庄重、恭敬之色。忠信形于内,感情始能应于外。周恩来的仪表顺乎自然,不矫揉造作,而且凝结着优秀文化传统的精华,内在的品德与外在的仪表融为一体,这正是周恩来仪表美的魅力所在。

周恩来的仪表美

周恩来的容貌和蔼可亲,他的表情流露着丰富的情感、博大精深的思想和美好纯洁的内心世界。他那从容似春、大度似海的风度,令人心灵震颤。他举止优雅而不散漫,动作敏捷而不轻率,表情开朗而不严酷,温文尔雅的礼貌,显得坚强有力。他的一瞥目光、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一声问候,甚至举手投足,都充满着亲切感人的魅力。韩素音说:“他脸上最惊人的特征就是那转动快捷而又光彩夺目的大眼睛。”有一位崇拜他的外国人说:“周只要看你一眼,就会把你争取过来,要不然就会使你动弹不得。”他那特别深陷的眼睛正视着你,很难找到比这更令人感到可亲的目光。

周恩来的坐姿始终保持胸挺肩平、寓动于静的态势。澳大利亚学者罗斯·特里尔对此印象深刻。他说周恩来“坐在藤椅上,往右一靠,手腕放在扶手上,显得轻松自如,身体像是融合在椅中,婉然成为周围环境的一部分。”1973年,周恩来已身患绝症,他在与外宾交谈时,意大利著名摄影记者乘他不备摄下的那张广为流传的坐姿照片,自然而深沉,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下了他的这一坐姿。

周恩来的站姿又有着另一番神采,显得“岩岩清峙,壁立千仞”。1972年74岁高龄的周恩来在北京机场迎接尼克松,他站在来宾面前,如千仞壁立,砥柱中流,令举世瞩目。尼克松说周恩来的“体态挺直自如,显得既沉着又吸引人。”1975年1月13日,离逝世不到一年,动过几次大手术的周恩来抱病出席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尽管他已消瘦得几乎变了形,脸上布满了皱纹和老年斑,动作和声音也显得那么苍老、疲惫,可是他依然以挺直的体态冲击着大家的心灵。人们始终未能从记忆中抹去周恩来这一形象。

传统文化与美德的继承者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5000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它渗透在人们的心理结构里,内化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对民族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一文中所说:“本来是由中国人创造了中国文化,但也可以说中国文化创造了中国人,总之,中国文化在中国人身上。”这一点在周恩来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周恩来出生于破落的封建大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使他一开始就在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生活。传统文化中的淳古笃诚、文雅温善、勤劳和洽等道德规范,通过母亲的言传身教陶冶着周恩来幼小的心灵。周恩来6岁时,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南开时期,周恩来下了很大的功夫去研究《史记》《资治通鉴》《汉书》之类的正史,阅读了大量基于史实写的演义、话本。

周恩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德的完美继承者。儒家的入世、忧患,追求道德的自律与完善;道家对功名利禄的超然和达观;墨家的勤苦和为群体的自我牺牲精神;纵横家审时度势的聪明才智,以及法家的严谨务实、创新进取品格等等,这一切在周恩来身上都有所体现,同时也是周恩来风范的内在的文化基础。

周恩来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德超越了国界,一方面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也成为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尼克松曾这样描述周恩来的品德:“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的印象之一。他待人谦虚,但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这是中国人独有、特殊的品德,周恩来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和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开姆说:“半个世纪以来,他是他的国家对世界的主要发言人。我对他的魅力、慈爱、精力和远见,印象深刻。这是一种胸怀全球的远见,在这个世界,中国既不要统治别人,也不要受人统治。”

(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