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退伍不褪色的铁路“调车猴”,淮安袁北站18名调车员“精气神”不走样,10年调车安全无事故

退伍不褪色的铁路“调车猴”,淮安袁北站18名调车员“精气神”不走样,10年调车安全无事故

发布时间: 2019-07-25 19:47  关注度:3541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作为新长铁路的一个货运站,袁北站调车组由调车长和连结员共18人组成,其中退伍军人14人。他们负责华能电厂、新港专用线及货场的对位、取送车作业,以及宿淮方向货车的集结、编组和其他站车辆的中转作业。由于车站是多方向车站,上行衔接宿淮线的韩圩站和新长线的徐溜站,安全风险较大,但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调车员们从不耽误一分一秒,始终坚守岗位。





昨天上午10点,耀眼炙热的太阳高高挂起,空气闷热,令人焦躁不已。淮安袁北站却有一群人早已迎着骄阳,上路工作了。

作为新长铁路的一个货运站,袁北站调车组由调车长和连结员共18人组成,其中退伍军人14人。他们负责华能电厂、新港专用线及货场的对位、取送车作业,以及宿淮方向货车的集结、编组和其他站车辆的中转作业。由于车站是多方向车站,上行衔接宿淮线的韩圩站和新长线的徐溜站,安全风险较大,但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调车员们从不耽误一分一秒,始终坚守岗位。

●每天行走六七公里,一年穿破三双劳保鞋

“认真执行作业标准……保证行车安全……”“1号明白!”“2号明白!”袁北站调车指挥室内,调车长董青正在向三位连结员发布作业指令。

据介绍,袁北站18名调车人员担负着列车的集结、编组、摘挂和取送等作业,分4个班轮流上岗,平均每天解编8列300余辆列车。

淮报融媒体记者跟随三位连结员进入调车轨道,轨道两边铺满了碎石子,走在上面一不留神就会崴了脚,而调车员们总是如履平地,仔细检查着每列车厢。“刚开始走在石子路上,我们也很不习惯,就安慰自己这是‘脚底按摩’,就当是边工作边养生。”连结员单纲生笑着说道。

一台列车头缓缓驶来,单纲生利用电台指挥调度,停稳后,又熟练地爬上爬下接管、挂钩,将车头和车厢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整个过程大约10分钟,而单纲生的衣服却早已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膀子上一抹便是一道道白痕。“按一批调车作业时间40分钟计算,我们每天至少上下车100余次,下蹲起立200余次、口呼手比1000余次,因为经常爬上爬下,所以不少人称我们为‘调车猴’。”单纲生说,袁北站调车轨道长1050米,调车员作业时需要在轨道上来回行走,平均每人一天要走六七公里,脚上的劳保鞋三五个月就因磨损而换新,一年至少需要3双劳保鞋。

记者发现,即便是炎热的夏季,连结员在作业时仍需穿上长裤长袖的工作制服。“我们也热,尤其是车厢内温度能超过50度,车厢、轨道多是铁制,被太阳长时间晒后,温度极高,皮肤贴上去,时间稍微长些就会烫伤,隔着衣服就会好些。”单纲生说,夏天连结员作业时手套都要戴两副以防烫伤,因为轨道上的温度最高能达到70度。不仅如此,寒风凛冽的冬天,为保证作业时身体灵活,连结员还不能穿得太臃肿,需要身着单薄的工作制服。

●调车长模范带头,新学员踏实肯干

袁北站调车长董青是一名80后党员,也曾是一名军人。他早已将军人的精神和作风刻入了骨子里,严格要求自己,常年是车务段里的三星工作人员,并在2017年获得车务段安康杯调车长第二名,2018年获得车务段先进生产者称号。

在调车组,董青也严格要求成员遵章守制,组内连结员出现错误问题,董青都会及时提出并要求改正,并且经常召集组员开会,将作业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确保组员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董青还十分注意新职员“精气神”的培养。抬头挺胸的身板、标准到位的手势、大声清晰的口呼……“精气神”不走样,也确保了袁北站10年间调车作业安全无事故。董青还起着传帮带的作用,在指导新学员作业的同时,他也将自己多年来的作业经验倾囊相授,为他们出理论知识题,让新学员尽快了解掌握调车作业知识。“调车作业对于体力要求很高,我们老一批人年纪也大了,希望年轻人能够尽快顶上来。”董青说。

此外,董青一直鼓励学员们多看书学习,空闲之余也要培养些兴趣爱好。高靖淇,今年24岁,是袁北站调车组最年轻的学员,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他,自考本科,并于去年拿到了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

“刚开始工作多少有些不习惯,但是从前辈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真正感觉到,什么才是不怕苦、不怕累。”高靖淇告诉记者,正是前辈们身上军人的精神和作风影响了他,让他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工作“以站为家”,生活乐于奉献

袁北站职工宿舍旁的土地上,种着品种多样的蔬菜和果树,以及搭建的鸡棚、羊圈和鱼塘。“大概半亩地,种一些蔬菜、水果,养一些鸡、羊给小伙子们补补身子。”五十多岁的单纲生在铁路上工作了33年,身姿矫健,上下车作业丝毫不输年轻小伙子,在空闲之余他还主动承担起种植蔬菜、养殖家禽的后勤任务,隔三差五就给调车组的小伙子们改善伙食。

白菜、萝卜、黄瓜……单纲生采摘下蔬菜,会亲自下厨炒菜,帮调车员们改善伙食。单纲生告诉记者,很多调车员都不是本地人,吃住都在站内,自己年纪大了,看他们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觉得很高兴。

袁北站调车组内18名调车员“以站为家”,他们将成员当作兄弟、长辈、亲人,工作虽辛苦,但是和这些亲人在一起,他们很快乐。

袁北站调车员不仅在工作中保持着军人作风,生活上也继承发扬了军人的奉献精神。调车长董青,每隔一段时间会将家里一些不常穿的六七成新的衣服整理出来,洗干净打包通过小区捐衣箱捐给希望工程;调车员许佳,常年坚持献血,平均八九个月一次,还获得了江苏省无偿献血荣誉证……“其实这些事也没什么,已经习惯了,即便退伍了,但是军人的精神和作风,是刻在骨子里的。”董青说。

■通讯员 马南极,融媒体记者 孙婧/文 王昊/图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