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编织小渔网 铺就致富路——淮阴区三树镇三坝村脱贫攻坚小记

编织小渔网 铺就致富路——淮阴区三树镇三坝村脱贫攻坚小记

发布时间: 2019-11-10 11:23  关注度:1401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你们猜猜谁能获得冠军?”“我看34号肯定能得奖。”“那不好说,三坝村那个13号也是渔网编织的老手呢!”……近日,淮阴区三树镇三坝村渔网加工点门前人声鼎沸,十里八乡的村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踮起脚、仰着头,齐齐向一个方向望去,眼神中尽是期盼。原来,这里即将举行一场渔网加工技能大赛。“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广大村民的就业热情,让大伙明白勤劳的双手再加上老祖宗的手艺也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三树镇党委组织委员韩艳告诉记者,这次比赛的参赛选手大都是镇里的低收入群众。

淮安日报讯:“你们猜猜谁能获得冠军?”“我看34号肯定能得奖。”“那不好说,三坝村那个13号也是渔网编织的老手呢!”……近日,淮阴区三树镇三坝村渔网加工点门前人声鼎沸,十里八乡的村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踮起脚、仰着头,齐齐向一个方向望去,眼神中尽是期盼。原来,这里即将举行一场渔网加工技能大赛。“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广大村民的就业热情,让大伙明白勤劳的双手再加上老祖宗的手艺也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三树镇党委组织委员韩艳告诉记者,这次比赛的参赛选手大都是镇里的低收入群众。

说起渔网加工手艺,获得三树镇三坝村渔网加工技能大赛冠军的李雪梅最有发言权。她告诉记者,她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这门手艺。“父母长辈、街坊邻居每到农闲时便聚在一块,一边唠家常、一边织渔网,我跟在他们身边久了,自然也就会了。”在李雪梅看来,渔网加工手艺在三坝村就像生火做饭一样,简单易学,人人都会。

既然是门代代相传的老手艺,为什么不能把这手艺发扬光大,变成脱贫致富的法宝呢?为此,三坝村两委针对本村的实际情况,召开专题会议,围绕“传承技艺,加快脱贫步伐”主题,决定在本村尝试“渔网加工培训”,让村里走不出、走不远、走不开的低收入农户就地就业。

这一做法很快让2015年被列为省定经济薄弱村的三坝村村民尝到了甜头。“农闲时就在家里织织渔网,由村里帮着卖,差不多每人一年能增加收入9000多元呢。”三坝村村民告诉记者。据了解,2015年,三坝村823户村民中有228户低收入农户,仅仅经过两年的发展,低收入农户数量便缩减到36户,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顺利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渔网加工”从那时起开始在全镇推广。同时,三坝村还成立低收入农户渔网加工培训点,吸引大量外来村民参加,把这致富的渔网越织越宽。

三坝村成功摘帽,除了有老手艺帮忙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三坝村有一个强有力的党总支带领我们致富。”三坝村村民郁以梅告诉记者,以前她除了种田之外就是照顾孙子孙女,后来在村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加入了渔网加工的队伍。“利用农闲时编织加工渔网,一天也能有五十来块的收入。”郁以梅笑着说,一开始只想着能脱贫就行,哪想到这还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呢。近年来,三坝村自觉运用“党建+乡村振兴”发展理念,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探索党建工作与脱贫工作无缝对接新模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脱贫工作新机制,使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和促进脱贫工作,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该村有150名低收入户从事渔网加工并如期脱贫,脱贫致富效果非常明显。

脱贫攻坚既要挖掘自身优势,也少不了产业的支撑。为了最大化“渔网编织”这门老手艺的价值,不依赖企业收购渔网,三坝村自2018年起便成立自己的“渔网加工公司”,让渔网加工在村里成为一个致富产业。“我们既要传承手艺,也要创造价值。”三坝村党总支书记范开高告诉记者,今年,三坝村牵头注册了三树镇第一家渔网加工公司。“这样一来,农户们编织的渔网就有了稳定的销路和收入,大伙看着有钱赚,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村集体收入也实现了提高。”范开高自豪地说,2019年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50万元。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通 讯 员 陈泽鑫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