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当年的军事机密,如今的革命史料——解放“两淮”的战略决策揭密

当年的军事机密,如今的革命史料——解放“两淮”的战略决策揭密

发布时间: 2020-12-20 11:41  关注度:4319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75年前的1945年9月上旬,庆祝淮阴城解放的大会隆重举行。但是,军师首长高层坚持贯彻中共七大路线而决策的机密却鲜为人知。因此,有必要把当年高层的军事机密、如今的宝贵革命史料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75年前的1945年9月上旬,庆祝淮阴城解放的大会隆重举行。但是,军师首长高层坚持贯彻中共七大路线而决策的机密却鲜为人知。因此,有必要把当年高层的军事机密、如今的宝贵革命史料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陈毅为什么从延安发来嘉奖电?

当年报纸报道,庆祝大会上新四军三师首长首先郑重地传达了陈毅代军长从延安发来的嘉奖电:“淮阴之战赖我指战员奋勇用命,于短促时间内突入敌伪坚固城防,击毙敌首,解放淮阴城,为使我苏北、苏中、淮南、淮北打成一片,创造了条件,殊堪嘉奖。”当时出于军事机密,没有公开说明陈毅代军长为什么从延安发来嘉奖电,又没有公开宣传解放“两淮”决策的来龙去脉。

当年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都在盱眙黄花塘,陈毅代军长为什么要从延安发电呢?这就要从当年全党整风运动中的“黄花塘事件”说起。1943年4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10月16日下午,军分会召开整风座谈会,陈毅首先作自我批评,然后潘汉年等5人发表意见。会上,赖传珠对陈毅有所批评。会后,饶漱石和陈毅分别向中共中央报告了事情经过和各自的意见。这时,曾山提议:“他们两人是华中最高领导人,应当团结,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报请中央解决。”

10月下旬,饶漱石写了长达1500字的电报,报给毛泽东、刘少奇。电报列举了陈毅所谓反对毛主席、对抗党中央等十大错误。说陈毅以检讨工作为名公开批评政治部、华中局和饶本人等等,要求中央“速决定物色才德兼全的军事政治负责干部来帮助我们”。并说“自己在德的方面,可保证无愧”。与此同时,陈毅亦致电中央,简单陈述事件经过,并提出去延安学习的要求。

11月7日,毛泽东收到陈毅、饶漱石的电报后,即于是日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调陈毅来延安参加七大,就此谈通历史和现在的一些问题,新四军军长职务由张云逸代理。次日,毛泽东致电陈毅并告诉饶:“(一)来电已悉。此次事件是不好的,但是可以讲通,可以改正的。(二)我们希望陈来延安参加七大。前次你们来电要求以一人来延,那时我们不知你们间不和情形,现既有此种情形,而其基本原因,因为许多党内问题没有讲通。”从此,华中局和新四军与延安由无线电波连成“指挥系统”,所以解放“两淮”的战略决策和嘉奖令都来自延安。

揭密黄克诚“解放两淮战役”决策

在日本投降后的新形势下,黄三师先后制定两次解放“两淮”战略计划。《新四军战史》 记载:“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一些分散在交通线上的日军开始收缩集中,以待遣返。但尚有一部分被解放区军民苏北、苏中的淮阴、盐城等中心县城的伪军,顽固地执行蒋介石的旨意,信托坚固设防,固守待援,以作国民党军进犯华中解放区的内应。如不尽快消灭这些伪军,解放这几个主要县城,将对苏皖解放区留下极大隐患。新四军第三师原计划首先攻取淮阴、淮安,再逐个扫清苏北境内残敌。后奉军部命令向淮南津浦路西出动,与二师汇合,以阻止东犯的国民党桂系顽军。第三师乃停止攻取‘两淮’的计划,黄克诚率主力进至淮南津浦路两侧组织路西战役。第三、第二师主力调到路西,等待半个多月,未见国民党军东进动静,估计国民党军正忙于抢占大城市及交通要道,暂无力东犯。根据当时形势的变化,黄克诚认为,与其旷日持久地集结部队待机,不如将第二、第三师主力调回路东和苏北,迅速消灭盘踞苏北、苏中地区中心县城的日伪军,消除隐患。为此,黄克诚一面派参谋长洪学智先期返回苏北,择机组织第十旅和地方武装发起两淮战役;一面与共同指挥路西战役的谭震林商榷后,于9月3日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建议将二、三师调回津浦铁路东,夺取铁路一段,牵制桂顽,策应徐州附近作战。主力一部回师肃清苏北、苏中各城市伪军,创造大片区域连成一片,作尔后长期作战之战场。七师转到路西,坚持路西,以便二师主力能机动作战。”4日,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将此电报转报中共中央。5日,刘少奇复电张、饶,指出:“敌人伪军与顽军合作,接引顽军进占大城市与交通要道,我欲阻止顽军前进已很困难或不可能。而桂顽进占城市和要道后,暂时亦不会向我根据地深入进攻我军。因此,我欲求得歼灭顽军一路,暂时恐无机会,以此配合谈判更无可能。在此情况下,请你们考虑黄、谭意见,将三师部队(或再加上二师之一部)抽调集中,扫清苏北敌伪据点,造成将来作战的有利条件,似乎是必要的。”7日又电示:“目前一时期,不论二师、三师、四师,均应以分散之作战为有利。”据此,新四军军部决定撤销路西战役部署,并对江北各部的作战部署进行如下调整:第二师第四、第五旅返回淮南,津浦路东,扫荡残余日伪军和防止南京城内日伪军出扰;第三师主力回师苏北,发起两淮战役,收复淮阴、淮安,然后向东北方向发展控制盐场。毛泽东主席和延安总部同意黄师长建议,并指示三师:“迅速占领运河、串场河沿线各城市,使苏中、苏北、淮北、淮南打成一片,占领所有城镇,解放所有地区,为成立苏皖边区政府创造条件。”同时,陈毅军长从延安发电指示三师:“应把津浦路以东、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运河两岸整个地区打成一片,占领所有城镇,解放所有地区。”解放两淮方案报经上级批准后,三师党委决定:“由淮海军分区司令员、三师副师长兼十旅旅长刘震指挥解放两淮战役”。

揭密“解放两淮战役”攻坚战

有关1945年解放两淮战役的实情,我查阅了好几种史料,比较精准的是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新四军战史》。这部战史依据作战记录对解放淮阴城的记述:在新四军三师第十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刘震精心指挥下,各团指战员斗志高昂,请战书、决心书纷纷送给指挥员和指挥机关。“打进淮阴城、活捉潘干臣”的口号,响彻每个连队。

9月6日13:55,乘守敌麻痹松懈之机,攻城部队一改夜间攻城惯例,突然发起总攻。主攻团首先在东北角成功地引爆了埋在城墙底下的重磅炸弹,将城墙撕开数米宽的一个口子,守敌一个连全部被炸昏。第28团2营4连乘机奋勇突击,仅5分钟就将红旗插在东门城头上。接着28团全团投入战斗。守敌疯狂反扑,战斗异常激烈。第28团打退伪军多次反扑,迅速向纵深发展。这时,第29团突破伪军东南城防,与第28团并肩向城西进攻,师特务团在南门遇到守敌顽强抵抗。在阜宁战役中荣获战斗英雄称号的第7连班长徐佳标,第一个登上城墙,在负重伤的情况下,以身体挡住敌碉堡射孔,为突击队登城开辟了通道。第30团和射阳独立团在西城门突破后,冲入伪军教导营营部,活捉伪营长,迫使该营全部投降。淮阴警卫团也在北门以云梯登上城楼旋又向城西攻击,配合主力进行围歼。15时许,第28团2营在工人的引导下,冲进伪军守城指挥部大院,歼灭顽抗的警卫部队,击毙伪师长潘干臣,俘伪师参谋长刘绍坤。各处残敌见指挥中断,抵抗无望,遂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少数从城西北突围的伪军,被新2团、射阳独立团截歼。从发起总攻到结束,总计不足两小时,全歼淮阴伪军第28师等部共86000余人,其中被俘8300余人,击毙300余人。日伪军苦心经营6年余,吹嘘为“固若金汤”的淮阴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陈毅军长发来了嘉奖电。因当时淮阴城称清江市(应为清江浦,苏皖边区政府成立时才成为县级清江市),第10旅第28团被授予“清江部队”的称号。师特务团班长徐佳标被师追认为“淮阴战斗英雄”、所在班被命名为“佳标班”。淮阴人民为纪念这位战斗英雄,亦把城南门命名为“佳标门”。

《新四军战史》对解放淮安城的战斗记述:“淮阴战斗结束后,第10旅主力于9月13日,抵淮安城外,与原在该地监视的各县武装,将淮安城紧紧包围。15日,从淮南东返的第7第8旅也进至淮安城下。师遂命令由第7、8旅接替第19旅任务,并调射阳、淮安、阜宁、盐城等独立团攻歼淮安之敌。淮安城由伪军吴漱泉部4000余人守备。伪军凭藉淮安城高水深,吹嘘为‘铁打的淮安’,拒绝投降。以第7旅第19、第20团和第8旅第22团分别从城东南、城南和城西南实施主攻;以第8旅第24团在城西北,射阳、淮安、阜宁、盐城4个独立团分别从城西、城北和城东实施助攻。按照部署9月22日8时发起总攻。各部接受任务后,积极做好战前准备。根据淮阴城攻城经验,修筑了十多个高过城墙的火力点,挖掘了150米直通城墙底部的地下坑道,制作了大量攻城器械,还进行了临战演练。同时,对守敌展开政治攻势,发出通牒。”

■徐 忠 文/图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