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把淮安建设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地方”——大家谈之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现代化形态

把淮安建设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地方”——大家谈之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现代化形态

发布时间: 2021-11-02 08:42  关注度:1469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淮安特色现代化形态的“五个方面”为我市未来发展绘就蓝图,在新起点上吹响了全市人民接续奋斗、再创辉煌的号角。如何推动我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创造过硬成果,让淮安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地方”,为此,记者采访了来自我市不同行业、战线的五位代表,听听他们的心声。

淮安日报讯: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未来使命激荡人心。市第八次党代会对积极探索并初步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现代化形态作出了“五个方面”描绘,即建设具有较强产业支撑力、创新驱动力和开放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中心城市特质彰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空间格局,打造独具江淮水韵魅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样板,开创物质和精神文明同步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美好生活,构建安全底盘牢固、智慧精准高效、更有韧性和温度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

淮安特色现代化形态的“五个方面”为我市未来发展绘就蓝图,在新起点上吹响了全市人民接续奋斗、再创辉煌的号角。如何推动我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创造过硬成果,让淮安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地方”,为此,记者采访了来自我市不同行业、战线的五位代表,听听他们的心声。

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兴旺的“好地方”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孟祥海: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具有较强产业支撑力、创新驱动力和开放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明确了淮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具体指标,描绘了“十四五”淮安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这是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重塑“运河之都”和“壮丽东南第一州”繁华盛景的根基所在。

发展模式和动力的转变,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传统发展模式的重要区别。这就要求,“十四五”期间,淮安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从速度型向效率型发展转变,经济增长动力从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依靠要素生产率提升。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特别是近五年的改革发展,淮安综合经济实力已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达到12683美元,全国城市GDP百强榜排名上升15个位次至第58位。淮安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正处于从数量积累向质量升级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淮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要强化创新驱动,把淮安打造成为创新引领、产业兴旺的“好地方”。要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把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集成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同时落细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全力解决企业在融资、土地、创新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加快融入国际大循环。

打造协同发展、城乡融合的“好地方”

市住建局村镇建设处处长邵中明:党代会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关系加快重构,产城融合涌现更多成功范例,城乡居民既能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又能拥有诗意田园生活。这为我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契合未来发展脉络和广大群众期盼。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四化同步”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和抓手。近年来,我市聚力推进美丽淮安建设,城乡人居环境实现持续性转变,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取得新突破。

放眼未来,我们将树立系统化思维,对标新型城镇建设现代化要求,有效补齐短板、提升功能、彰显品质,促进城镇同步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夯实基础;将再编排、梳理和储备一批具体项目,积极做好向上沟通,争取更多的国家级、省级项目和资金,为淮安产城融合发展增动力;将发挥职能优势,选派技术人员,聘请名家大师,指导我市小城镇提档升级。对农房改善、重点及特色镇(田园乡村)、集镇综合整治等项目,从方案设计、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谋划,提升项目品位,打造具有淮安特色的精品工程。

打造绿色发展、美丽宜居的“好地方”

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处副处长杜建新: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独具江淮水韵魅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样板的发展目标,为淮安发展绘制了新蓝图,体现了淮安聚焦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以产业绿色转型的“脱胎换骨”谋求发展的“凤凰涅槃”,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十三五”以来,我市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达到了2013年以来的最优值;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全面消除了劣五类水体,成绩显著。特别是看到近期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蓝天白云,作为环保人我们既为市民对环境改善的认同而喜悦,也感受到肩上使命如山、职责重大。今后,我们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保护好淮安生态底色,做好减污降碳、源头治理的大文章,积极发挥88个环境空气监测站、40个空气网格化监测点、3个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分析自动监测站、4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等站点作用,加快369家排污单位排污、用能、视频监控等自动监测监控体系建设,提升监测监控能力现代化水平,将环境监测工作从传统意义上的“化验室”“数据搬运工”向“当好哨兵,主动发现问题”转变;从对河流中单个点位、断面的监测向河流上下游、左右岸乃至整个区域溯源剖析转变;从对单个排污企业监测向园区和行业监测系统分析转变,为治污攻坚服务支招,推动污染溯源、精准治污取得新突破。

打造共同富裕、人民幸福的“好地方”

涟水县涟城街道东门片区党委书记、东门社区党总支书记顾金凤:党代会报告提出,“开创物质和精神文明同步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美好生活”,为全市人民描绘了全面小康的生动画卷。

近年来,我市围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就业创业更加充分,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橄榄型收入群体结构加快形成。

作为基层社区,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社会治理的第一线,我们要按照市委书记陈之常的要求,把打造共同富裕、人民幸福的“好地方”作为第一追求,紧密结合社区实际,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放大“三理”工作法效应,围绕解难、帮困、扶弱,全身心、全方位、全天候守护群众,用服务搭起与群众“连接线”,用实事架起与群众“连心桥”,用热情为群众创造好心情。特别是在做好村级工业园和现有三产项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聚焦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社区养老,今明两年再兴办3-5个规模较大的民生服务项目,争取年内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000万元,并把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为老年居民发放生活补贴,集体为居民缴纳医疗保险,提高对参军入伍和考取本科院校居民子女的奖励标准等。持续巩固全国文明村和法治示范社区成果,努力打造精神文明、物质丰富、环境优美、令人向往的新东门。

打造治理高效、活力彰显的“好地方”

淮阴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综合科科长陈白: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为社会治理理论研究、规划编制、体制创新、力量部署、资源保障等划出了新重点、找准了新定位、明确了新目标。

近年来,我市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打造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试点建设扎实推进提供坚强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是直接面对群众,事务琐碎复杂甚至艰巨繁重,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创新各方面、全过程,通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把党的领导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才能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使基层社会治理政治方向不偏离、资源能力有保障,才能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形成社会治理有效合力,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

我们要按照党代会的新要求,着眼民生诉求有效满足,在社区治理中勇挑重担,积极探索,牢固树立“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统筹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等工作,使基层服务工作由“坐等上门”变“送上家门”,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构建更有韧劲和温度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