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非遗 > 跟着记者看非遗、学非遗公益活动启动,融媒+非遗 金融+非遗,让非遗“活”起来!

跟着记者看非遗、学非遗公益活动启动,融媒+非遗 金融+非遗,让非遗“活”起来!

发布时间: 2022-06-13 16:52  关注度:1645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6月11日下午,伴随着音韵甜美的淮海琴书表演,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淮安农商银行、淮安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走进淮安非遗 传承传统文化”——跟着记者看非遗、学非遗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6月11日下午,伴随着音韵甜美的淮海琴书表演,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淮安农商银行、淮安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走进淮安非遗 传承传统文化”——跟着记者看非遗、学非遗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此次活动中,淮安报业传媒集团将以融媒体手段,加大对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普及力度,架起一座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淮安本土地方银行间的桥梁,通过政银合作,为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融媒记者 融媒手段 加强非遗宣传

当日下午,在清江浦区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街区的泊堓咖啡馆里,30名通过报名入选的市民,跟着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仿生线编的代表性传承人徐善芳,认真地学习淮安香包的制作技艺。一旁,淮安报业传媒集团的记者们,长枪短炮聚焦着,有的拿着笔、纸采访记录,有的拿着照相机捕捉精彩瞬间,有的扛着摄像机全程拍摄……

2021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鼓励各类新媒体平台做好相关传播工作。

淮安报业传媒集团作为我市主流媒体,近年来聚焦主责主业,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媒体融合,构建了“报(纸)、网(站)、微(微博、微信)、屏(户外大屏)、端(客户端)”一体的融媒体矩阵,投入精兵强将进军直播、短视频、文创等领域。此次联合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淮安农商银行,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好人好报”公益平台,借助融媒体力量,推出跟着记者看非遗、学非遗公益活动,让淮安的非遗“活”起来、“火”起来、“靓”起来,为助力淮安“四张名片”宣传贡献力量。

金融扶持 最优政策 助力非遗传承

作为深耕淮安本土、扎根淮安区域的地方银行,本次活动主办方之一淮安农商银行,在启动仪式上宣布了一项政策:凡是入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遗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淮安农商银行将会提供10万元—100万元授信,并实行最优惠的利息政策。

“为淮安非遗产业化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全面提升淮安非遗的市场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淮安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朱彩涛说,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淮安农商银行将同广大非遗传承人、传承活动组织人一起,担起传承历史、赓续文脉的使命,共同开拓淮安非遗传承发展、发扬光大的新未来。

据悉,淮安农商银行现有93家网点、278台自助银行、397个小淮驿站普惠金融服务点,已在全市构筑起一张“横跨城乡两极、支持三农小微、兼顾线上线下”的金融服务网络体系,能较好地满足并服务于广大市民、农户及小微企业的各种金融需求。

今后,淮安农商银行将携手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淮安报业传媒集团等单位,全力以赴为淮安非遗传承提供联合化的政银服务平台支撑、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支撑、市场化的产业模式支撑、创新化的传播推介支撑。

观摩学习 探讨研究 促进非遗发展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标志性城市,淮安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民间文学、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其中7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32项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163项市级、近400项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家级4人、省级26人、市级220人。

在11日的启动仪式中,主办方还举办“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2022淮安非遗发展论坛,邀请相关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聚一堂,围绕全市非遗概况、保护和传承,金融助力非遗设想、举措等方面,多角度探讨淮安非遗传承发展方向,金融助力非遗意向合作等话题。

参加论坛的嘉宾表示,此次活动是一次深化非遗普及传承传播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据介绍,在历时半年的“跟着记者看非遗、学非遗公益活动”中,淮安报业传媒集团的融媒体记者,将通过少年儿童、市民大众一起学习淮安非遗,扩大非遗影响力。

依托此次活动,各界嘉宾将和主办方一起,将非遗普及传承传播与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乡村,以及传承基地、市研学旅行基地、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创建有机结合,举办品牌活动,开发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文创产品和演艺作品,充分利用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非遗相关培训、体验、展览、讲座等活动,全面拓展非遗“看听品学赏,逛吃玩乐购”的生活维度,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有效结合,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推进非遗保护传承行稳致远。

■融媒体记者 何剑峰/文 谭鑫 陈帅/图,通讯员 费洲 朱友光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