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乡贤 > 乡贤当上“领头雁”,带动产业振翅飞——涟水县高沟镇苗荡村党总支书记苗增勇

乡贤当上“领头雁”,带动产业振翅飞——涟水县高沟镇苗荡村党总支书记苗增勇

发布时间: 2022-10-21 09:28  关注度:4270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然而,他并不以此为满足,2017年10月,他主动回到家乡高沟镇,投资1.2亿元创办了江苏旋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专业生产电饭煲内胆、灯具、炊具、航空航天配套设备等系列品牌产品。项目投产以来,年产值1亿元左右,年纳税300余万元。同时,也为周边农村带来近200个就业岗位。

16岁孤身到上海打拼,25岁时在昆山创立了昆山旋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38岁时毅然回到家乡当村干部。“企业做得好,村干部做得也很好。”村民大多这样评价他。他就是涟水县高沟镇苗荡村党总支书记苗增勇。

image.png

1979年,苗增勇出生于涟水县高沟镇苗荡村,家境贫寒的他,从小就有要努力创业的想法。1995年,16岁的苗增勇离开家乡,来到上海打拼,在上海船杨电气有限公司打工。三年的打工生活让苗增勇收获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19岁的他,产生了自己开公司的想法。说干就干,苗增勇走亲访友,多方筹措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苗增勇投资30万元,创立昆山旋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做灯具为主。

为了公司的发展,他四处揽活,因为脑子活,又能虚心请教,他很快熟悉了产品的工艺流程,掌握了技术。凭着质量可靠,为人诚实守信,他用近10年时间,从民用的灯具配件合作,做到今天的与多个工程领域合作,把一个小微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20余名员工、年产值近亿元的公司。

然而,他并不以此为满足,2017年10月,他主动回到家乡高沟镇,投资1.2亿元创办了江苏旋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专业生产电饭煲内胆、灯具、炊具、航空航天配套设备等系列品牌产品。项目投产以来,年产值1亿元左右,年纳税300余万元。同时,也为周边农村带来近200个就业岗位。

“虽然在外创业,但是心里一直牵挂着家乡发展,以前家里条件不好,是穿着乡亲们给我做的布鞋去读书,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苗增勇说。

●用心用情不忘根

“我从苏南回乡创业后,每当看到村里还比较落后、村民生活还不富裕,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做一点事。”回想起当初的经历时,苗增勇感慨万千,“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忘不了农村,如果不能为家乡作出贡献,个人发展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2020年8月,苗增勇担任了苗荡村党总支书记。

苗荡村有一条被村民称为“肠梗阻”的400米烂泥路,那会儿村里没有钱,无力搞建设。修还是不修?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只有把路修好了,村子才能发展得更好。苗增勇毅然拍板,路必须要修,而且要马上就修。于是,他自掏腰包15万元,修通了村里的这条水泥路,方便了村民出行。从自掏腰包填补村务开支,到吸引乡贤积极捐款捐物、村民自发投工投劳,为整治村容村貌,他先后筹资15万元,筹劳300人次,拆除了猪圈、旱厕、空心房,修建了电灌站、污水处理站,架设120多盏路灯,实施了自来水工程、改水改厕工程……靠这样一点点的改变,苗荡村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起来。2020年9月,苗荡新型社区开工建设,共建住房225套,社区建好以后,原来住在破旧房屋的农户大多数搬进了新社区。“看着乡亲们入住后露出满意的笑容,我认为这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认可和褒奖。”苗增勇笑着告诉记者。

●产业振兴带民富

如果一个村缺少发展的底气,没有厚实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当后盾,不能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村干部就很难有威信,说话就不硬气,很多事情想做也无力做。

面对苗荡村集体经济底子薄、旧账多,群众收入低的状况,苗增勇挨个把全村1050户走了个遍,一户也没落下,去了解村民最关心什么,最想干什么,经过集思广益,最终确立了“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的增收思路,接下来就是村干部带领群众,找产业、招项目、扩规模。

他牵头组建成立了股份制形式的村级经济发展委员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利用该村自然环境和人文风光的资源条件,抓住发展机遇,决定把苗荡村打造成一个集农产品产销与旅游景点为一体的特色“槐花村”。目前,种植槐树6000余棵,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也为村集体带来了长期收益,未来还将规划发展槐花蜜、槐花烘干等特色产业。

“到了春天,苗荡村以新颖的‘槐花’旅游项目为主题,围绕‘槐花园’‘槐花菜’‘槐花宴’‘槐花饼’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外地游客。”苗增勇充满信心地说,“2019年前,我们村集体收入只有2万元,2021年我们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余万元。今年,苗荡村积极落实乡村振兴先导村的建设,通过向公共空间和集体资产资源要收益,溢出土地100余亩,资产资源收回近8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超过40万元。”

苗增勇告诉记者,2023年,“槐花”旅游项目加上新社区的农家乐项目,预计可为村里再带来10余万元的收入。

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发起的2022年度“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目前进入案例征集阶段,您身边如有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平凡人非凡事,欢迎向我们提供线索。案例征集截止时间为今年11月1日。《淮海晚报》“最美家乡人”征集渠道已经开通,欢迎通过18305232692向我们提供线索,同时您也可以通过“天天正能量”公众号或微博进行推荐。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奋力拼搏人生路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