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旅游 > 诗情画意里古朴沧桑的秦家院子

诗情画意里古朴沧桑的秦家院子

发布时间: 2023-03-24 10:03  关注度:1322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在淮安,有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河下古镇,这里人杰地灵,明清两代曾走出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三鼎甲齐全”之说。漫长历史中,一代代读书人在古镇崇儒勤学氛围的熏陶下力学笃行、投身科举、博取功名,他们在古镇留下了许多文化痕迹,位于茶巷97号的秦举人宅就是其中一处。

在淮安,有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河下古镇,这里人杰地灵,明清两代曾走出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三鼎甲齐全”之说。漫长历史中,一代代读书人在古镇崇儒勤学氛围的熏陶下力学笃行、投身科举、博取功名,他们在古镇留下了许多文化痕迹,位于茶巷97号的秦举人宅就是其中一处。

image.png

烟雨蒙蒙,小巷弄幽。随着老宅主人郭增鸿拧开铁锁,木门“吱呀”一声被打开。踏过玄关,庭院里布满墙面的爬山虎、颇显陈旧的瓦片、古老的木格门窗……让人恍如隔世。秦举人本名秦茂林,盱眙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先后任商城、武安、叶县、安阳、洛阳知县,皆以政得民心。秦举人宅是秦茂林的寓庐,原占地1000多平方米,东至河下茶巷,西至花巷,南北有30多米,是典型的清代中期民居建筑。八九十年前,该宅西半部分被商人郭稼珍买下。现秦举人宅仅存西半部分东、西两个宅院,占地400多平方米,保存较为完整。东院稍大,有前后两进房屋、东厢房、轿房及柴房共10间,为郭稼珍后人所有,已无人居住。西院与东院相仿,现被改造为现代民房,体量较小,仍有郭稼珍后人居住。

关于秦举人宅的来历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秦茂林去世后,全家迁往淮安,在河下茶巷买下一座古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建。二是秦举人宅本是秦茂林之子、四川总督吴棠女婿秦尔熙的宅院,曾是秦茂林任职期间省亲之地。秦茂林去世后,全家人便搬来居住,后来秦家迁往盱眙,将房屋卖给他姓。

据记载,秦举人宅原主堂屋有厅三椽,题额为姚孟起的隶书“敦艮斋”。“敦艮斋”出自《易经》,“敦”代表敦厚善良,“艮”是“止于”,“敦艮”的意思是“止于敦厚善良”,体现了秦茂林在人格、思想上的追求,其诗集也被命名为《敦艮斋诗存》。原秦举人宅堂屋西边有一座楼宅,为秦氏读书处,光绪十四年(1888年)租给旅居河下的浙江武氏家族,被命名为“小自在天”。武氏家族有许多人担任官员,是以读书、诗画传家的人家,“善书画,尤工于隶”。因此,“小自在天”成了当时河下文人聚会的重要场所。漫步老宅,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

“秦举人宅采用四梁四柱的砖木结构,房屋框架整体使用榫卯木结构,其堂屋多为敞厅,设外走廊,房间与房间之间采用隔板间隔。”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爱明介绍,秦举人宅展现了清代中期淮安民居的典型建筑格局、样式,对研究河下古镇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战乱与变迁中,河下古镇的不少名人故居遭到损毁,秦举人宅的留存,成为展现河下文人文化的重要一环。

■融媒体记者 黄 煌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