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非遗 > 千雕百琢、瓷上生花——非遗传承人季云华的刻瓷人生

千雕百琢、瓷上生花——非遗传承人季云华的刻瓷人生

发布时间: 2023-06-09 15:27  关注度:1753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季云华的女儿季晶晶自幼在父亲的敲击声中长大,对刻瓷同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8年,在父亲的指导下,季晶晶开始创作,首幅作品就入选奥运会系列活动“中国农民艺术展”,这给了季晶晶很大信心,于是一发不可收拾。2014年9月,其作品《西游系列》《京剧脸谱》获首届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紫薇花奖”;2017年10月,《西游系列》又在“大美民间——淮安市第四届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荣获首届淮安民间工艺奖。

初夏清晨,阳光明媚,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宿舍区的一间屋子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铿然奏响,惟妙惟肖的名人头像在瓷面上初现雏形,熟悉情况的邻居知道,这是季云华在刻瓷。一个瓷盘,一柄小锤,几支铁锥,简单的工具伴随了他四十多年,虽已70岁高龄,季云华依然“刀”耕不辍,作品已有上百件。近日,记者走进刻瓷工艺非遗传承人季云华的工作室,听他讲述“精雕细琢”的刻瓷故事。

image.png

初识 趣味无穷

季云华介绍,刻瓷,就是通过锤击刀凿、施墨赋彩、塑造形象、营造意境等,既保持瓷器表面晶莹光洁,又能产生书画的效果。因工序复杂、技艺要求高,因而被誉为瓷上“刺绣”。

“刻瓷,是祖传的,我家老祖宗留下的刻瓷作品有很多。”季云华指了指工作室置物架上的瓷瓶说道。小时候,季云华就经常看家中的大人在茶壶、饭碗、花瓶上刻画,年幼的他偶尔也在一旁学着敲敲打打,甚感有趣。由于季云华的父亲和二伯父都是刻瓷爱好者,二伯父在当地刻瓷行业还颇有建树,在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季云华对刻瓷兴趣渐浓,主动提出向二伯父研学祖传刻瓷技艺。从那以后,他苦练刻瓷,小锤、铁锥成了他最亲密的朋友。

“二伯父告诉我,刻瓷,不是简单的雕刻,要有书法和绘画的基础,要不断打磨,这样刻出来的图案才会是美的。”季云华始终记得二伯父的教导,书画的功夫打扎实了,刻瓷才能事半功倍。为了提高艺术修养,季云华多年坚持练习柳公权小楷等。直到如今,练字和绘画依然是季云华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未间断。季云华说,书法绘画技艺形成肌肉记忆,刻瓷才能更加行云流水。为了刻瓷,他常常几个小时不挪地方,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一幅作品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瓷器易崩易碎,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季云华笑着说,“看到作品顺利完成,辛苦疲惫就都一扫而空了。”

倾心 瓷上生花

“花鸟树木,少一分、多一毫,其实很难发现,而人物不同。”对于主攻人物方向的季云华来说,人物的刻画,他有自己的心得。在他看来,人物刻画需要更加深厚的美术与工艺功底,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人物的眼神与表情往往能够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对刻瓷家来说是最大的挑战。

在季云华的工作室,一幅栩栩如生的刻瓷作品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季云华介绍,这幅作品名为《沉思中的周恩来》,整个创作时长约6个月。说起创作经历,季云华说,他的祖籍是南通如东,少时随父亲定居淮安,几十年生活下来,在他的心里,淮安早已成了他的家乡。为了能更好地展示家乡的文化,2003年初,季云华开始构思制作淮安名人肖像瓷盘,《沉思中的周恩来》就是其中一个。《沉思中的周恩来》以黑白灰为主色调,以影雕的手法来表现晚年周恩来所处的特殊环境和他坚毅的性格,让人们通过作品,看到一代伟人鞠躬尽瘁、心系群众、忧国忧民的光辉形象。“我是淮安人,有责任、有义务宣传家乡,我想尽自己所能,用传统技艺来呈现淮安的历史,宣传淮安、推介淮安。”季云华说。

2004年,季云华开始专心于刻瓷的收藏、研究与制作。经过不断钻研、打磨,他的刻瓷技艺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2006年、2010年、2013年,季云华连续三届荣获江苏省民间工艺最高奖“迎春花奖”;2008年,其刻瓷作品《沉思中的周恩来》荣获首届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并入围第九届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2011年,其《浅谈刻瓷艺术传承和创新》论文在江苏省第二届陶艺论文评比中荣获“艺博杯”一等奖。2012年,季云华作为刻瓷艺术家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编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和《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粹》收录。

传承 诲人不倦

“操作时,胳膊肘要悬空,要注意我刚才讲的‘三垂直’……”近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的一间教室里,季云华正在教学生们刻瓷的手法和技巧。在制作的过程中,同学们兴致勃勃,大胆尝试,在瓷盘上画出各种图案,教室里“叮叮当当”的清脆声此起彼伏。由于是第一次刻瓷,不少同学不知如何下手,季云华都耐心地手把手一一指导。

“如今,愿意学习这项工艺的年轻人不多了,我时常担心刻瓷技艺会慢慢消失。”了解到全国从事刻瓷的手工艺人数量极少,年轻学徒更是屈指可数,季云华不免担忧起来。于是,他开始带着传统工艺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述刻瓷的故事,培养大家刻瓷的兴趣。十几年来,他陆续走进淮安小学、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等学校为学生授课。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刻瓷的兴趣,这令季云华十分欣慰。

季云华的女儿季晶晶自幼在父亲的敲击声中长大,对刻瓷同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8年,在父亲的指导下,季晶晶开始创作,首幅作品就入选奥运会系列活动“中国农民艺术展”,这给了季晶晶很大信心,于是一发不可收拾。2014年9月,其作品《西游系列》《京剧脸谱》获首届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紫薇花奖”;2017年10月,《西游系列》又在“大美民间——淮安市第四届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荣获首届淮安民间工艺奖。

“看着女儿在刻瓷上渐渐崭露头角,我很欣慰,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把刻瓷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季云华说。

■融媒体记者 吴家婧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