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康熙进士杨开沅

康熙进士杨开沅

发布时间: 2023-11-27 13:26  关注度:748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杨开沅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是时,清人异族入主,起义失败后的明末文人义士,藏匿山林,著书立说。清政府对读书人疑忌之心尤重,频兴文字之狱。故清初文人黄宗羲潜心经史,治实学而致用,对日后杨开沅的治学产生深刻影响,他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刊行《乙未论》自序追忆道:“余自庚申(1680年)从师顾在瞻夫子,得见崇仁、白沙学案,即知时文科举之外,更有正学,然鹿鹿举业,未遑也。”顾在瞻是黄宗羲弟子陈介眉的门人,而宗羲之学出自蕺山(刘宗周)。他从师顾在瞻后,十分仰慕黄宗羲这位史学大师。

杨开沅(1662年—1713年),生于清康熙元年二月初十(1662年),字用九,号禹江,江苏山阳人。开沅先世,原籍山西,南宋时徙居山阳。开沅的祖父士杰,字瑞棠,号自兴,邑庠生,清顺治元年(1644年),地方未靖,士杰“倡率乡勇,佐漕抚路公擒斩伪官,论功贡入太学”后任霍邱县知县,敕授文林郎,再调巢县,遂弃官归里。现存清乾隆《淮安府志》、清光绪《淮安府志》、清同治《山阳县志》均有相关记载。“三志”依据的是黄宗羲所撰《南雷文定》四集卷二中的《瑞棠杨公传》。他在文末介绍为何撰写这篇传记:“去公五十年,闻孙开沅乞余为传,余以其关于国是者三致意焉。”黄宗羲是杨开沅的师傅,《山阳杨氏族谱》卷一称其“两渡姚江师事黄梨州先生,得甬上不传之秘”,说明这篇传记是黄宗羲受杨士杰孙杨开沅恳托所作。

001.jpg

其父杨臣,字补臣,号东轩,邑庠生,以开沅贵,敕赠儒林郎、翰林院编修。杨臣兄弟四人,他尽以房屋让诸兄,独取父之纱帽朝笏,志在读书以求仕进。开沅的三伯杨芬,少业儒有声,惟屡试不中,乃弃儒从商,往来于名山胜水之间。

杨开沅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是时,清人异族入主,起义失败后的明末文人义士,藏匿山林,著书立说。清政府对读书人疑忌之心尤重,频兴文字之狱。故清初文人黄宗羲潜心经史,治实学而致用,对日后杨开沅的治学产生深刻影响,他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刊行《乙未论》自序追忆道:“余自庚申(1680年)从师顾在瞻夫子,得见崇仁、白沙学案,即知时文科举之外,更有正学,然鹿鹿举业,未遑也。”顾在瞻是黄宗羲弟子陈介眉的门人,而宗羲之学出自蕺山(刘宗周)。他从师顾在瞻后,十分仰慕黄宗羲这位史学大师。

杨开沅还从丁学田研习治河漕水利诸书,与刘再祈相聚谈象纬之学,又从宣城梅尔素攻历算之学。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黄河水涨,淮水下注,山阳、盐城、高邮、宝应、兴化、泰州、江都七邑受害。御史李时谦奏请疏浚淮扬下河,适值康熙帝南巡,“相度地形势,发帑救民,遣官督理”,张鸿烈又上疏请治淮安以北清河、桃源、宿迁、邳州、睢宁、沭阳、安东、海州八邑之害,得到康熙的允准。邑人各抒己见,争讼己久。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12月25日和27日,他两次上疏,言下河水患的治理。作为山阳人,他极熟悉上下河的形势,认为“下河之水,在山阳、盐城以北者,由射阳湖东、西塘至庙湾、新洋港二海口入海,泰州以北者,由白驹、草堰、丁溪诸闸至斗龙港、苦水洋二口入海”。但由于“积年以来,捞鱼港至王家洋八十里河道浅狭,河身又多曲折,下流仰面不能宣泄”。这一年七月,传闻“风雨雷电,旋绕于丁溪场十余日,有龙行地,中自开一河,阔三里,长八十余丈,下河之水,日消一丈,数日遂成平地,种麦遍野,人称龙开河”。他的《龙开河疏》《龙开河第二疏》中认为:“宝应、盐城、山阳为北路,高邮、兴化、泰州为中路,江都、邵伯为南路。”他的主张受到普遍的重视,对河道研究有素的张鸿烈,对他治水的论著也很赏识。

杨开沅在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已中进士,名高则招嫉,被奸人说是作弊,殿试后被除名。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南巡在苏州献诗,钦取一等,被召见,着即进宫内廷供奉,在南熏殿侍直。清康熙四十五年,钦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与顾在瞻会聚京师,又与黄主一(黄宗羲三子)不期而会,因得尽窥两家先世问学之烟海,从此学识大进。作为黄宗羲入室弟子,也是刘宗周再传弟子,他把校刻《刘子全书》为己任,明末大儒刘宗周长孙刘茂林在《赠太史杨禹江先生序》序中提及:康熙年间,刘宗周曾孙刘蕺香携先祖文集至京,杨开沅见后为其校刻成刘子全书景姚堂刻本,现扬州图书馆有藏本。杨开沅在书成之后曾与弟杨开泰至山阴(今浙江绍兴)登门拜访,说此生夙愿已成,此举被刘宗周后人所钦佩。

杨开沅的学术成就颇多,在宫中参与《大清皇舆全览》《月令辑要》《御选唐诗》的修撰工作,且担任“纂注官”。除前已提及者外,尚辑有《景姚堂文集》《诗集》《四书文稿》,惜见存者不多。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与夫人马氏合葬于城东涧河北岸范家湖。淮安好友戴晟为杨开沅写了祭文。清代淮安勺湖草堂内的奎文书院(即今淮安中学之前身),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内有阎征君祠,祭祀经学大师阎若璩,配祀的有李铠、张弨、顾諟、杨开沅、任瑗、吴玉搢等“六先生”。文化的熏陶,注定这块宝地必出英才。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