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波澜壮阔治水路 淮水安澜泽万家·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

波澜壮阔治水路 淮水安澜泽万家·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

发布时间: 2010-10-15 19:22  关注度:3934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在新中国治淮史上,洪泽的治淮征程是一段绕不开的壮阔历史。不仅千年古堰洪泽湖大堤位于洪泽县境内,而且新中国治淮的诸多重要工程也位于洪泽县。

在新中国治淮史上,洪泽的治淮征程是一段绕不开的壮阔历史。不仅千年古堰洪泽湖大堤位于洪泽县境内,而且新中国治淮的诸多重要工程也位于洪泽县。这座头枕洪泽湖的小城,珍藏着太多关于治淮的壮烈或者平凡的故事,乃至传奇……

在2010年的中秋,走进曾经灾害频仍的洪泽县城,只见高楼林立、市容整洁、市场繁荣、人流熙攘,一座令人向往的湖滨名城正不断地展露新颜,向世人诉说着沧桑巨变下的付出、收获、幸福、安宁。

洪泽:湖滨名城声名远扬

   在新中国治淮这场伟大的斗争中,金湖和洪泽一样,一直处于治淮的前沿。1959年建县的金湖,因境内汜光湖有金湖之称而得名。然而,建县以来,金湖人民却一直在与洪水作斗争,用大禹治水的精神,让淮水汤汤俯首归海,书写了荡气回肠的历史篇章。

正是随着治淮方略不断变为现实,让洪流归海的金湖人民才得见日出斗金的湖乡胜景,才过上丰饶富足的日月。金秋时节,走进金湖,听老人讲述、看水利建设,金湖人民在治淮斗争中付出的心血、作出的牺牲和收获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

金湖:洪流归海始见日出斗金 从三河闸说起  打通入江水道

1952年10月,淮河流域最大的节制闸三河闸工程开工建设,1953年7月竣工,是洪泽湖主要出路入江水道的口门控制工程。三河闸在1954年特大洪水时便发挥了作用,当年最大泄洪流量达到了10700立方/秒,工程超设计标准使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90年代,三河闸经历了三次除险加固。2002年,三河闸闸门又实现了自动控制。

在洪泽县水利局原副局长张正举的记忆中,1950年代初期的洪泽,小麦亩产不到200斤,而且灾害多发,“十年九不收”。三河闸建成后,淮河下游的防洪压力骤减,农田水利基建也就有了保障,洪泽县的“旱改水”工作也由此启动。几十年后的今天,在这片曾经写满饥馑的土地上,“旱涝保收”、“吨粮田”早已是令人赞叹的现实。

同样在1950年代,苏北灌溉总渠、淮沭新河相继完成,高良涧进水闸和二河闸也相继建成。后来,又相继完成了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和淮河入海水道第一期工程。这些河流和控制工程为洪水找到了出路,变得驯服温顺,也从此让洪泽告别了洪水时代,迈向了建设湖滨名城的新纪元。

而三河闸,这个逾半个世纪的大闸宛若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一直见证着一次又一次治淮的壮举,注视着治淮带来的淮水安澜、国泰民安。

“水位得有六七公尺,连船都不敢划,眼看棒子就收了,还是被大水淹了。”原金湖县水利局纪检组长潘宝铭1935年出生于三河边,他对1954年乃至解放前的洪水都有着清晰的记忆。而金湖人民的漫漫治淮路也正是从整治三河、修建淮河入江水道开始。

早在1956年,国家就提前兴建淮河入江水道,但因标准低,未能泄洪,工程于是中断。但三河闸以下的行洪河道线路长、泄水慢,因此,每遇汛期,金湖县境就处于洪水围困之中。13年后的1969年,国家水电部发文批准,淮河入江水道工程再次开工,并列入国家水利建设和投资计划。

“初冬季节,冷得要命,头顶上是大雨,民工还在往水里倒土方,建拦河坝!”修建淮河入江水道时,潘宝铭已经是30多岁的汉子,他被老百姓不怕死、不怕苦和人定胜天的气概所感动。也正是凭着这样的气概,淮河入江水道工程筑成了1座长达5千米的三河拦河坝、1座12千米的大汕子隔堤,加固了入江水道的南堤、北堤、东堤、西堤和高邮湖大堤,清除了行洪区内的行洪障碍,建造了31座沿线剖洞,此外还铺设了漫水公路,开挖疏浚了金宝航道……

“多少年的水灾终于在共产党的手中解决了,金湖人民从此扬眉吐气了!”潘宝铭到今天还在感慨。

洪泽湖大堤的世纪巨变 破解因洪致涝

在辽阔的苏北平原上,洪泽湖大堤是一道坚实的屏障,保护着洪泽湖以东淮河下游地区3000多万亩耕地、2000多万人口、10多座城市的安全,是防洪抗洪最为关键的地段之一。在黄河夺淮长达700年的光阴里,这道千年古堰的溃决,曾使里下河地区沦为一片泽国。而洪泽湖大堤下的洪泽小城,则首当其冲成为大堤溃决的受灾地。

在上个世纪,国家先后四次对洪泽湖大堤进行加固。2003年淮河流域大水之后,又对洪泽湖周边洼地9821户31611人进行了迁建,实施了洪泽湖大堤菱角塘段民居拆迁和除险加固等工程。在大堤的背水坡,还建设了高标准三级林台绿化带。由此,这道饱经沧桑的千年古堰不仅防洪标准达到了100年一遇以上,而且生态景观和历史风貌得以重现。

洪泽湖大堤的世纪巨变,是洪泽人民治淮、治水的生动写照。也正是在这道坚实的屏障之下,洪泽才有条件不断完善境内的水系和农田水利设施,并先后建起了洪金灌区、周桥灌区,把昔日洪水首难之区变成一座“米粮仓”。

淮河入江水道的兴建使下泄淮水直接注入高邮湖,白马湖和宝应湖不再受洪泽湖泄洪影响,从而实现了洪涝分开,使金湖御洪能力显著增强,农田水利建设也有了条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金湖县亩产超千斤、人均一吨粮、户产一万斤,农业水平特别高。”谈到治淮给金湖带来的变化时,原金湖县水利局局长陶樟火如是说。

洪流归海始见日出斗金,金湖繁荣富饶的景象呈现。但对金湖水利事业发展来说,仍有诸多的功课要做,城区水环境治理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在城北入江水道南侧、利东河北段,太平排涝站的7台大型轴流泵承担着城区排涝的重要任务。2008年8月2日,在金湖城区因雨致涝的危急关头,建成后不久的排涝站于晚10时开机排水,城区严重雨涝顿时消失于无形。

太平排涝站只是金湖城市水利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彻底根治城区水系乱、防洪排涝标准低、河道少且水体不循环和水污染等问题,金湖县先后积极制定规划,大手笔实施了城东水系整治工程、西海水库撇洪河工程、三里桥河整治工程、金水河工程、避风港迁建工程等一大批城市水利工程,大大改善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了城区河道水质,美化了城区环境。

“怡人宜居洪泽县” 投身南水北调

10月9日,’2010中华水典暨中国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隆重开幕,品质“名蟹”洪泽湖大闸蟹、品牌“名湖”洪泽湖、品位“名城”洪泽再次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这座湖滨名城的人气再次“升温”。

这个令人激越的场景,与治淮的关联可谓丝丝缕缕。没有治淮奠定的基业,我们很难想象能有这样盛大的节会。当然,从中华水典、洪泽湖水上运动会等众多烙上洪泽印记的节会中,我们又品读到了洪泽人民对洪泽湖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成效。

随着治淮的不断深入,洪泽湖水不再肆虐,洪泽湖渔业资源也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开发。各种鱼类和莲藕、芡实、菱角等资源素享盛名,而洪泽湖大闸蟹更是名扬全国,洪泽更是被誉为“中国蟹都”——六十载治水征程,六十度沧桑伟业,洪泽人民终于把洪泽湖变成了发财致富的“宝库”!

不仅如此,近年来,洪泽县还与盱眙、泗洪合作,联袂打造铁山寺、泗洪湿地生态水景和洪泽老子山等景区串联成的环湖旅游精品线路,努力将洪泽湖打造成国家一流风景区。在做好旅游的同时,洪泽县坚决不让工业项目靠近洪泽湖,并专门设置了鸟类居住区,对景区的废水、垃圾进行专门收集处理,千方百计保护洪泽湖原生态环境。

“美丽清纯洪泽湖,怡人宜居洪泽县”,这座湖滨名城的广告语显得超然脱俗,但谁都知道,言语的背后,是一场惊天动地的治淮壮举,是一段无法消隐的历史记忆。

面对治淮和城乡水利建设取得的成绩,金湖人民选择了风雨兼程,投身到新时代的治水斗争当中。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便是新时期金湖治水的重要一脉。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在金湖境内的项目包括金湖站工程和金宝航道整治工程。金湖站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二个梯级站,通过与下级洪泽站联合运行,由金宝航道、入江水道三河段向洪泽湖调水150立方米/秒,为洪泽湖周边及以北地区供水,并可提高宝应湖地区排涝能力。“拆迁及移民安置工作已经结束,主体工程已完成招标,即将全面开工。”金湖县水务局负责人说。

金宝航道整治工程同样在作开工前的准备。这条常年泽被金湖的黄金航道,将按照金湖站的调水规模进行扩挖整治,最终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千吨级轮船畅行无阻。这条集通航、灌溉、排涝于一体的综合性河道,不久将成为一条舟楫往来、船行如梭的黄金水道,为金湖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曾经“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金湖,因为治淮的伟大成就有了今天的富庶。我们可以想象,随着治水的不断深入,金湖的明天又将有着怎样美好的图景……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